

如果将一盘美味的水果沙拉隐藏起来,你猜小箱龟们能够利用嗅觉等手段来获取食物吗?第一次成功吃到食物的小龟,还能通过记忆再次较为快速地找到食物吗?另外,在场的其他小龟们能够通过现场观摩,学习以同样的方式获取食物吗?
为此,在上海动物园两爬馆后场的玻璃房内,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:铲屎官准备了一个装着红提、苹果、西红柿、胡萝卜和黄瓜组成的水果沙拉的玻璃皿,在玻璃皿外罩上一个橙色、不透明的塑料环(带有一个缺口),将其摆放在小箱龟们住处内的一块空地上。
第一次,铲屎官将橙色塑料环缺口朝向钟盘指针12点方向。一开始,最小的箱龟路过这里,但被附近的一只蟋蟀吸引、爬走了;当它吃完蟋蟀、四处爬行时,不经意透过塑料环的缺口、看见里面的东西,便朝着这个方向爬来,一路上走走停停、东张西望。当它爬到缺口处后,先将头探进去、然后隔着透明的玻璃啃咬里面的食物,啃了几下后,发现只是徒劳,于是改变方式、将头钻到玻璃皿的上方,挑选了块红色的苹果啃咬起来;紧跟在它后面的一只体型中等的小箱龟,由于挤不进去,面对近在咫尺的美食,看得到却吃不着,只能在后面干着急……
第二次,铲屎官将橙色塑料环缺口调整到钟盘指针9点方向,继续观察小箱龟们的反应。第一只成功吃到食物的小箱龟,先是在塑料环附近待了一会,然后爬开了,紧接着它又从远处爬来且较为迅速地找到塑料环的缺口处。由于这次玻璃皿的位置比较靠里,它站在塑料环外、使劲伸长脖子够不着食物,又较为谨慎、不敢贸然入内,最后它看了几眼食物、爬走了;另一只体型中等的小箱龟,即在第一次实验中没有吃到食物的旁观者,它沿着塑料环继续爬行着,有时也停下来朝环内闻闻,以便确认方向。当它好不容易爬到缺口附近时,背甲不小心撞到了塑料环,玻璃皿的位置也跟着移动了,当它挨着缺口朝里张望时,没看见食物,就失望地爬开了;这时,在第一次实验中没有露脸的、体型最大的小箱龟爬过来了。它不假思索、大摇大摆地从塑料环缺口处往里爬,醉翁之意不在酒,它稍微闻了闻玻璃皿上的食物,就继续探索环内的其他地方了,庞大的身躯挤得塑料环摇摇晃晃。经过它这么一折腾,玻璃皿被无意间移到了缺口处,体型中等的小箱龟(第一次实验中的‘旁观者’)瞧见了,赶忙上前、叼了一块胡萝卜,爬走了。过了一会,它又回来叼了一块红提,爬到远处、慢慢地享受美食;而一直待在附近、没有走远的体型最小的小箱龟(第一次实验中的‘成功者’),见状也连忙过来叼住一块黄瓜,爬到塑料环附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。这时,体型最大的小箱龟开始围上来、抢黄瓜吃,还啃咬对方背甲、进行威胁,企图独自霸占食物……
在这个实验里,体型不同、性格各异的小箱龟们利用嗅觉、视觉、触觉等感觉功能,通过记忆、学习和运用各自的智慧来获取食物,同时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社群生存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