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进入式鸟园目前饲养鸟类模式为混养,包括涉禽(美洲红鹮)、游禽(鸳鸯)、陆禽(雉鸡类,红腹锦鸡、白冠长尾雉、环颈雉、孔雀等)、鸣禽(椋鸟类、画眉等)。今年的为动物装修家活动选择放在了进入式鸟园,也是因为考虑到鸟园作为一个类自然环境,内部生活着多种鸟类,需要定期检查内部的丰容设施,并定期更换添加新的设施以保持较好的展示效果。
鸟园内动物数量较多,日常饲养展示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:饲喂点过于集中,饲喂方式简单,所有鸟类集中在中间空地进食,导致动物觅食行为展示效果不佳,动物无法展示出正常的觅食和处理食物的行为;鸟园内有一定比例的野鸟,对野鸟的展示和宣传太少,可适当进行增加,以提高游客保护意识。鸟园作为仿生态展区,对生态系统内其它物种的关联展示的不足,例如园内的昆虫、植物等,需增加相应的展示方式。
综合以上情况,我们选择了对鸟园进行软装修为主、硬装修为辅的方式,主要进行食物丰容,环境、社群、认知丰容作为补充。
针对上述第一个问题,将地面喂食点由1点2盆增加为3个喂食点,将大密度的动物分散开来,同时也减少动物进食时的打斗行为。另外制作了多种喂食器,包括悬挂的玉米喂食器(雉鸡类可通过不断啄食让玉米粒从网孔中掉落)、蟋蟀沙包(用塑料网片围成沙包样式,里边放活体蟋蟀,增加鸟类取食难度和时间)、网上购买的益智取食器(增加获取颗粒料食物的难度)等。另外由于中间展示空地为干净泥土地,考虑到雉鸡类喜欢在地里刨食,选择干净枯叶集成堆,将颗粒料和玉米粒撒进枯叶堆里,让雉鸡通过翻找才可获取食物。另选一堆碎瓦片集在一起成堆,中间留出瓦片缝隙,可作为活体昆虫的躲避所,将干料、蟋蟀、面包虫放置在缝隙中喂食,也可促进雉鸡类展示觅食的行为。此外在栖架上不同高度钉上铁钉,作为水果的固定点,提供更多的林鸟类和松鼠取食点,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行展示。
针对鸟园内野鸟保护宣传,除了上述增加林鸟取食点外,另制作了5个林鸟适用的人工鸟窝,悬挂在树干高处分叉处,一方面给野鸟提供躲雨、繁殖空间,一方面可向游客宣传野鸟保护观念。另外还在林下悬挂数个鸟类取食器,充分利用园内空间。
针对上述第三个问题,将昆虫旅馆进行了维护翻新,添加了多种材料。放置在鸟类展示区的昆虫旅馆,主要作为昆虫躲避空间,让动物更难取食到昆虫,延长取食昆虫的时间。另一处放置在林下的昆虫旅馆则除了上述作用外,还可以为昆虫提供繁殖地点和越冬地点,添加的不同材料可吸引特定的昆虫种类,作为昆虫生存的小生境,发挥更多的生态作用。此外,在水池中添加了两丛铜钱草,丰富水体环境。浮水植物的加入,让黄嘴鹮鹳表现出了在常规笼舍中看不到的觅食行为,它们会用脚趾上下踩动水草来让周边水体动起来,从而让水草底部和底栖的水生昆虫露出踪迹,再进行取食。
通过多种丰容方式让动物表现出更多自然的行为,这就是我们为动物装修家的目的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