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进一步丰富鸟儿的日常生活,同时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,鸟队饲养员在进入式鸟园内开展“鸟类垂直拉绳取食”认知丰容活动,不料结局却出人意料。
“ 鸟类垂直拉绳取食实验”是经典的动物认知实验,这个实验是研究鸟类问题解决能力、因果推理和试错学习的一个典范。以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鸦科和鹦鹉上,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,其他鸟类同样具备这种能力。例如东方冠斑犀鸟,与鹦鹉和乌鸦不同,犀鸟因近端趾骨融合导致足部结构特殊,无法采用其他鸟类常见的脚辅助拉绳方式。但是它运用喙与舌头协同操控整条绳索,将食物逐步拉近。
为此,在进入式鸟园近游客参观道、鹦鹉和犀鸟等鸟类经常栖息的大树处,饲养员将准备好的绳子一端系上红提,另一端绑在鸟儿经常停靠的枝头上,几根绳子错落摆放,然后工作人员离开回到参观道、和游客一起观察鸟儿反应。首先到来的是黑顶吸蜜鹦鹉,它飞到绳子附近,左顾右盼、观察着;接着,虹彩吸蜜鹦鹉、绯红吸蜜鹦鹉也陆续飞过来,虽然它们都逐步靠近绳索,但是也仅处于观望状态。游客抬头后,才发现还有一只犀鸟站在树枝最高处、一直在观察下方情况。犀鸟观望了许久,等鹦鹉全部离开后,它以Z字型的路线飞下来,短暂地尝试用喙部接触了绳索,然后继续往下飞,最后停靠在喂食台上。犀鸟盯着红提,寻思许久后,乘人不备、迅速飞向最近的红提、叼住,仿佛在采摘树上的果实,然后叼着胜利的果实飞向远处。
在这次“鸟类垂直拉绳取食”认知丰容活动中,虽然结果与饲养员的预判不同,但是犀鸟这简单的“等待-观察-判断-行动”,意义远不止于一次喂食。对鸟儿而言,这是告别刻板生活、重拾野外觅食本能的“丰容”实践。而对游客,尤其对孩子们来说,这更是一堂无声却生动的自然教育课。他们看到的,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图片和文字,而是亲眼目睹生命如何运用智慧去适应环境、解决问题的鲜活过程。在这个秋日中,让我们共同谱写一曲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智慧欢歌。